近期,接連傳出多起校園輕生案件,引發大眾對於心理健康的關注,以及校內心理輔導資源面臨杯水車薪的窘境。而若已畢業,成為社會人士,又可以在哪裡尋求相關心理諮商的資源,以及當我們身為家人、朋友可以如何協助與陪伴呢?
根據《學生輔導法》規定,學校會根據校內的學生人數,配置相應比例的輔導老師,以及諮商心理師,因此不論是國小、國中、高中、大學,或是研究所,就有免費的輔導及諮商資源可以使用。
如果畢業了,還可以去哪裡尋求諮商資源?
已經畢業的社會人士,如果有諮商需求的話,則可以考慮以下的管道:
一、社區衛生中心
如果有經濟上的考量,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會是不錯的選項,不僅提供心理衛生宣導外,也有輔導與諮商的服務,且各縣市皆有設置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以台北市心衛中心為例,一般民眾的諮商費用為250元(掛號費50元+自費諮商費200元),相較諮商所的費用會較為便宜。
而有些醫院則會和政府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合作,提供諮商門診,像是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另外,各地的心衛中心,可參照衛福部所整理的全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一覽表。
二、諮商所/身心科診所
諮商所主要由心理師所成立的私人機構,不僅提供心理諮商的服務外,也會舉辦相關團體工作坊或是課程等,會根據個案需要深入談論的議題,像是婚姻、職涯等,進一步媒合合適且擅長該領域諮商的心理師,因此費用通常就會比較高。
另外,身心科診所主要是以精神科醫師作為第一線診斷,而會根據個案需求,轉介給診所內的諮商/臨床心理師,以提供較長期心理治療服務。
圖/取自unsplash。
身為家人、朋友的你,也可以從這三點做起!
而各大專校院、心衛中心等皆努力建構「自殺防治守門人」,是有效防治自殺的重要策略,主要是以一問二應三轉介的三步驟,我們也能從中學習三步驟,積極關懷身邊的家人朋友。
1問「主動關懷、積極傾聽」
當你得知對方正經歷一些困難,你可以主動關懷對方,撥空和對方聊個天、講講話,而在對話的過程中,靜靜地聆聽對方說著近期所感受到的失落與無助等,也避免提到「不要想太多」「沒這麼嚴重」「睡一覺就好」等評價對方的語句。
可以用「雖然我不知道怎麼幫你,但我會陪著你、靜靜地聽你說」等語句替代,使對方感受到自己是沒有被別人評價,或被批評的。
圖/取自unsplash。
2應:「適當回應、支持陪伴」
當對方說出「對生活厭倦」「沒有活下去的意義」時,請記得保持接納、不批判的態度,仔細聆聽他們正遭遇的困境,不用急著評斷對方的想法和情緒,或是反問對方大量的問題,則容易使對方沒有被同理或被安慰的感覺。
而在你可以負擔的範圍內,給予對方適當的回應與協助,像是可以觀察對方的肢體、表情等非語言訊息,適時地回應對方的需求,可能是輕拍或是一個擁抱等。
不僅可以使對方感受到你有在認真聆聽他的故事,而且你正在支持他、陪在他身邊,因為伸出援手或傾聽的訊號本身,就能幫助對方減少生活中的挫折及絕望感。
3轉介:「資源轉介,持續關懷」
如果對方所需要的幫助,已經遠遠超過你能處理的能力範圍時,可以協助對方尋找合適的心理諮商服務等相關資源。
而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建議若有以下情形,可嘗試進行轉介,包含「心情溫度計」分數偏高者,高於10分者建議尋求心理諮商,高於15分者建議諮詢精神專科醫師、懷疑可能具有潛在的精神疾病者、有自殺或自傷的身心問題,或社會資源或支持不足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