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梅約醫學中心 · 出處 / 康健雜誌 第90期
兒童與青少年憂鬱症
在美國,每33個兒童、8個青少年中,各有一個罹患憂鬱症;而自殺是15~24歲族群的第三大死因,5~15歲的第六大死因。
然而辨識兒童與青少年的憂鬱症是個挑戰,因為症狀容易用其他因素來解釋,如正處於發育期、荷爾蒙改變等;而許多與憂鬱症有關的行為,也可能是兒童跟青少年的正常反應,例如幾乎所有孩童偶爾會與父母、師長爭論,或拒絕交代的工作。
判斷兒童或青少年是否憂鬱,會考量症狀出現的次數、持續時間及嚴重度。以下為較典型的憂鬱症狀:
■學齡前:
無精打采、對玩樂沒有興趣、容易且頻繁地哭鬧。
■小學時期:
無精打采、悶悶不樂;較平常焦躁易怒;看起來悲傷;容易沮喪;抱怨很煩悶無聊;疏遠家人和朋友;做作業有困難;常談到死亡。
■青少年:
總是疲倦;退出最喜愛的活動;與父母老師有更多爭執;拒絕做家事或功課;從事危險行為,例如割傷自己;有自殺的想法。
兒童和青少年和成人一樣,也會發展出一種不典型的憂鬱症,他的情緒可能會有短暫的改善,也能對正面的事物有喜樂的反應。這與一般憂鬱症的類型不同,一般憂鬱症的情緒傾向是持續的悲傷,不輕易被正面的事物所影響。你的小孩是高風險群嗎?
就兒童而言,男女罹患憂鬱症的機率一樣。青春期後,女孩罹患憂鬱症的危險性為男孩的兩倍。罹患憂鬱症的青少年較常有憂鬱症家族史。
以下因素可能增加兒童、青少年得憂鬱症的機會:
˙經歷巨大的壓力
˙被虐待或是被忽略
˙經歷父母或其他親人死亡
˙與某人關係破裂
˙有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
˙其他創傷經驗
˙行為或學習障礙
經歷過憂鬱症的兒童跟青少年,可能也有其他精神疾病,包括:
■飲食障礙心因性厭食症及心因性暴食症,通常都有嚴重的憂鬱,女孩較男孩易發生。
心因性厭食症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很胖,即便已瘦到危險的地步,控制自己少量進食已變成一種強迫意念,且可能強迫性地運動、嘔吐、使用瀉劑,或使用其他藥物來控制體重。心因性暴食症,包括無法控制地進食而後催吐,以避免體重增加。
■焦慮性疾患強迫性疾患或恐慌發作等。有些小孩會擔憂很多事,害怕未來,苦惱過去,甚或擔心不能掌控現在。
有焦慮性疾患的孩子,似乎很緊繃且不能放鬆,需要不斷地一再保證使其安心,也可能過度在乎外表。而其身體徵候可能:咬指甲、吸拇指;拉扯、扭捲頭髮;難以入睡。
焦慮的小孩看起來很成熟,他們努力成為完美的人,對批評極度敏感,經常有受傷害的感覺。有時焦慮是源於父母過度要求小孩成功,而給予過多的壓力。
■物質濫用酒精或藥物濫用為最重要的危險因子,它的徵候、症狀,與憂鬱症的症狀相似:
˙面無表情、孤僻或是輕浮
˙翹課或是成績突然滑落
˙偷偷摸摸講電話或是有秘密的約會
˙比平常睡得多或少
˙體重減輕卻沒有明顯原因
˙經常借錢或是偷錢
˙不再像以前一樣跟家人和老朋友在一起
˙結交新朋友且對他們極度忠心
■創傷後壓力疾患遭受恐怖經驗,例如校園槍擊事件、火災、嚴重車禍、性虐待或是身體虐待,可能會因創傷而發展出持續的情緒及行為問題。他們可能會:
˙有像頭痛、胃痛或是睡眠障礙等症狀。
˙害怕離開或是擔心失去父母,因此不願去嘗試新事物或不熟悉的事物。
˙藉由象徵式的遊戲或實際行為來重新演出他們的經歷。
˙行為舉止變得跟小時候一樣,較不成熟。
他們通常會責怪自己,並且認為自己應該對已發生的事負責,即使他們並不能做任何事去預防事情發生。且在創傷後的數年,他們可能仍會對未來覺得絕望與悲觀。青少年憂鬱症的治療
憂鬱症愈早被辨識、治療,預後愈佳。即便兒童青少年從單一一次憂鬱症恢復過來的復原率很高,他們仍可能罹患下一次憂鬱症。
最普遍治療兒童青少年憂鬱症的方式為藥物、心理治療,或合併藥物與心理治療中的認知行為治療,合併療法對嚴重憂鬱症更是重要。
治療青少年憂鬱症的一個重要面向,是要教育兒童及父母關於疾病及治療的知識。知道得愈多,治療可能會成功的機會也愈高。
此外,應更著重於早期介入,早期治療輕到中度的憂鬱症,可能可以預防重度憂鬱症及其他相關的疾患。也可幫助因家族史而有較高發病危險性的兒童青少年,減少初次憂鬱症發作,或發生其他心理疾病的危險性。◎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醫師提醒:家長在忙碌之餘也應留意家中兒童與青少年狀況,陪伴與傾聽能預防並降低憂鬱症發生的機會,創造和樂融融的幸福家庭。
本文摘錄自《憂鬱症小百科-MayoClinicOnDepr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