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五人就有一人有睡眠障礙,該如何戰勝「慢性失眠」?

隨著生活愈來愈忙碌,面對的壓力愈來愈多,失眠已成為許多人的夢魘。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統計,台灣慢性失眠盛行率為20.2%,台灣民眾每五個人就有一人有睡眠障礙問題,隨著年齡越大,失眠比例也越來越高。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志誠表示,然而,許多人常忽略睡眠問題是需要詳細評估,以為只要服用安眠藥就能入睡。因此,在感冒、慢性病就診時,順便請醫師開立了安眠用藥,或自行至藥局購買聲稱不含安眠藥的「助眠劑」。 

依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發現,有64.5%失眠者對藥物有負面看法,67.3%失眠者希望可用非藥物治療,因為多數人仍擔心長期服用安眠藥會造成上癮。 張志誠指出,由於害怕藥物上癮,反而轉以喝酒來助眠者不少見,殊不知酒精對健康危害更嚴重。恐罹患消化道癌、乳癌、肝硬化、胰臟炎、失智、酒精成癮等。且酒精對睡眠的負面影響多,如淺眠、多夢、早醒、片斷睡眠等。 

同樣地,部分民眾會至坊間藥局自行購買不含「苯二氮平類」安眠藥成份的成藥來幫助睡眠,然而,多數含抗組織胺成份的藥物,若長期服用有認知功能受損之疑慮,不可不慎。 張志誠說,長年失眠問題想靠僅服用幾天的安眠藥成功治療,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常有患者主訴,第一天吃藥有入眠,第二天沒吃就睡不著,以為這就是安眠藥上癮了,根本是自己嚇自己。 造成慢性失眠的原因眾多,並非單一因素造成,常伴隨有不良的睡眠習慣及相關的認知扭曲。

因此吃藥仍失眠,應重新檢視造成失眠的問題是否還存在?不良睡眠習慣,如上床睡覺時間不固定、睡前滑手機、玩手遊等是否已經調整?健康的生活作息,如定時運動、少喝咖啡、茶等,是否已養成? 張志誠進一步說明,亦有不少病人只關注其睡眠問題,卻忽略失眠可能是疾病造成的,如焦慮症、憂鬱症等。若不改善疾病本身,而只想單單服用安眠藥處理失眠,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 張志誠表示,造成失眠的原因眾多,想改善難入眠的困擾,必須連同造成失眠的病因、環境問題、生活習慣一起處理,方能有效解決睡眠困擾,建議有睡眠問題者,應主動尋求精神科醫師詳盡的評估與完善的治療。

 除了針對身體疾病或疼痛予以治療外,也需了解關於睡眠的正確知識,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練習放鬆心情,調整生活作息,讓身體回歸健康狀態,才能享受一夜好眠。 報導:黃慧玫諮詢專家:張志誠(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