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2015/12/7 如果出現短暫的幻覺、幻聽、妄想等情況,小心是思覺失調症。1位24歲男性,退伍後出現失眠及焦慮的症狀,過了一段時間,開始出現聽幻覺,會聽到莫名的聲音與其對話。病患無法思考,也無法工作。經過診斷為「思覺失調症」,屬於一種慢性的精神疾病。最新研究發現,患病原因可能跟「腦子亂了!」有關。 台灣從2014年5月2日起,正式捨棄污名化的「精神分裂症」,改稱更為貼切的「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慢性腦部疾病,導因於腦內不同區域的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思想上或感知上的錯亂,進而導致語言或行為上的異常。 全台約有23萬名患者 患有思覺失調症 常見發病年齡為青少年晚期到成人早期(18歲至25歲),男女罹患的機率相當。在台灣,平均每1000人約有6個人患有思覺失調症。粗步估算,全台約有23萬名患者。 臺北榮總醫院精神部楊智傑主治醫師表示,目前對於思覺失調症的治療,雖然較從前已有很大的進步,但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腦部功能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目前仍沒有清楚的答案。 思覺失調症患者 腦子可能亂了 為了找到答案,或許可以從心跳律動來觀察。過去研究發現,心臟衰竭的病患,心跳呈現非常單調而規則的模式,而心律不整(心房震顫)的患者,心跳呈現混亂的變化。簡單的說,心跳節律能透露心臟是否健康的訊息。當心臟生病時,心跳節律會呈現兩個不同的病態模式,一是單調且一成不變,另一是混亂而失序。 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的研究,研究發現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其腦部活動也呈現類似的變化。病患腦部位於掌管感官功能的部位,其腦部活動呈現類似心臟衰竭患者的心跳規律,而沒有變化的模式,大部分掌管思考及認知功能的部位,則呈現像心律不整般趨於混亂的模式。簡單的說,思覺失調症患者大部分的腦部區域其活動都呈現如心律不整般趨於混亂的現象,也就是「腦子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