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ho優活健康網 周琪霏/整理報導】
厭食症與暴食症同屬於飲食疾患,可說是一種常見的文明病。研究發現,約有一成之多的人有厭食症狀或暴食傾向,較嚴重的厭食症和暴食症的盛行率約為1%~3%,顯示此二者並非罕見的病症。
厭食症與暴食症的病因仍未有定論,但主因包括社會壓力、青春期的心理發展障礙、家庭因素以及減肥後遺症、壓力引起的挫折感、憂鬱症等。
厭食症病患深深著迷於體重控制,即使犧牲健康也不在乎,等週遭親友發現時,常已出現多種營養不良的症狀,如瘦弱無力、無精打采、臉色蒼白、畏寒、掉髮、便祕、骨質疏鬆、貧血、停經等,程度嚴重則會導致胃腸功能衰竭、心臟和腎臟功能受損,最後有可能會死亡,死亡率約在1~2成!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 張盛堂醫師在治療上,首先須設法讓病患回升到合理體重。建議儘早轉介精神科醫師評估,建立具信任感的「病患-醫師-家人」三方組成的「治療聯盟」,放鬆病患對飲食的過度操縱,逐步建立健康飲食行為,之後再探討影響厭食症形成的種種挫敗經驗,調整種種認知扭曲、不適當的想法和進食行為等。
暴食症的病患則比厭食症多,常會反覆暴食和催吐。病患常因無法克制食欲或情緒不穩定,經常爆發近似強迫性的進食,隨後又自我催吐,不斷地惡性循環,病患心理上陷入一再地懊悔、自責及沮喪的情緒困擾中。
目前對於暴食症的治療已有幾種抗憂鬱劑可提供有效協助。合併藥物和心理治療,讓個案養成自我監測飲食的習慣,減少失控的暴食再發,讓體重維持在正常健康的範圍。更進一步還需解決病患所面對的諸多人際互動或心理困擾等問題,這樣才能讓治療成效持續下去。
在現代社會中出現了厭食症/暴食症這類的「文明病」,我們了解疾病的特徵後應該鼓勵及協助這些病患儘早就醫,以免病情日益惡化,難以痊癒。另外關心健康問題的有識之士也應該仔細地思考如何來預防這類飲食疾患的發生,這方面先進國家已開始作嚐試,雖然成效未定,不過長期的規劃和持續的關心是絕對必要的努力。